一周金融縱覽|2月22日至2月26日重要資訊
一、2月22日至2月26日重要資訊
資訊1: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“三農”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。這份文件題為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》,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。力爭202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,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、平穩過渡。文件要求,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,保護生豬基礎產能;加大購置補貼力度,開展農機作業補貼;打好種業翻身仗,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;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,推動農村千兆光網、第五代移動通信(5G)、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。
資訊2:美國智庫國際金融研究所(IIF)報告顯示,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債務增加24萬億美元,全球債務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81萬億美元,為世界生產總值355%,與2019年相比增長35個百分點。
資訊3: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,央行正在密切監測名義債券收益率,以判斷歐元區融資條件是否足以在疫情期間支撐經濟。
資訊4: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半年度貨幣報告向參議院發表證詞。鮑威爾表示,經濟狀況距離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,而且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;重申將保持利率接近零,直到充分就業和通貨膨脹上升到2%,并有望在一段時間內適度超過2%;美聯儲不會僅僅為了應對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而收緊貨幣政策,如果債券購買速度有任何變化,美聯儲會提早很多來明確傳達信息。
資訊5: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:加拿大經濟的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;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,仍需要貨幣刺激。
資訊6:美國眾議院發布刺激法案新文本,增加三類支出,總額超出1.889萬億美元的上限。眾議院全會將在周五對法案進行表決,預計參議院將對眾議院的版本做出自己的修改。
○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:拜登不會在刺激方案的規模上做出妥協。
資訊7:英國央行不認可關于英國很快又將面臨更高通脹的說法,稱第一季度經濟仍將萎縮。行長貝利稱,政府退出防疫封鎖的路線圖與央行經濟預期一致,第二和第三季度經濟活動將回升。
○ 穆迪下調對英國、歐元區的增長預測,因疫情造成的損失“驚人”。
資訊8: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,充分考慮對證券市場和國際競爭力影響后,決定提交法案調整股票印花稅稅率,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.1%提高至0.13%。
○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,香港計劃從8月1日起上調股票印花稅,上調印花稅目的只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。
資訊9: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》出爐,勾勒出未來15年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目標和實現路徑。規劃要求,創新投融資政策,健全與項目資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。支持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為市場化運作的交通發展提供融資,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。
資訊10: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觸及一年高位1.61%,5年期收益率升穿0.75%這一重要拐點,為風險資產敲響了警鐘,短期債券潰敗將是新興市場的關鍵風險。
資訊11:數位美聯儲官員周四齊聲宣稱無需對美債收益率上升感到擔憂,因其只是反映經濟樂觀情緒的信號。他們強調美聯儲并沒有因此過早收緊政策的計劃。
○ 紐約聯儲行長預測,2021年美國GDP增速可能達到數十年來最高水平。
資訊12:歐洲央行口頭干預無力遏制債市跌勢,10年期德債收益率升至去年3月來最高。貨幣市場不再押注英國央行會降息,預測未來一年利率將維持不變。
○ 歐洲央行官員Hernandez de Cos表示,通貨膨脹升高主要是暫時性的,通脹率離2%還很遠。
資訊13:拜登的貿易代表提名人選Katherine Tai呼吁中國履行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,這是迄今表明拜登政府不會取消對華關稅的最強烈信號。
○ 美國1月份對中國出口額為98億美元,農產品出口達到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當月目標,但能源和制造業產品遠低于目標。
資訊14:美國2月20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73萬人,預期83.8萬人,前值自86.1萬人修正至84.1萬人;四周均值為80.775萬人,前值83.325萬人;2月13日當周續請失業金人數為441.9萬人,為連續第六周回落。
資訊15:Ark Invest掌門人Wood表示,比特幣市值有達到數萬億美元的潛力。摩根大通建議投資者可將1%的倉位配置于比特幣。
二、重點經濟數據
本周回顧
本周前瞻
(文中新聞、數據與圖片參考皆來自自Wind、彭博環球財經、Tradingview.com等)
免責聲明: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,不代表比鏈科技觀點及立場,版權歸作者所有,相關授權事宜請私信
網站后臺。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不作為實際投資建議,交易風險自擔。